四川省扶贫基金会乐山市分会、乐山市扶贫开发协会(以下简称市扶贫“两会”),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四川省扶贫基金会和四川省扶贫开发协会的指导下,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精神和市第八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推进乡村振兴,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帮扶。积极开展“栋梁工程”解困助学、“乐善至美·扶贫济困”“健康扶贫·光明行动”等本土常态化活动,市扶贫“两会”重要工作纳入了“十四五”期间全市重点打造的社会帮扶项目。积极推动我市社会帮扶工作顺利进行。截至目前,募集社会资金(物资)5528.43万元,支出社会资金(物资)4922.69万元。
一、认真落实领导批示,新时期力争新作为
今年,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新时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扶贫“两会”工作,全年以贯彻落实市委马波书记重要批示:“市扶贫“两会”是一支重要的社会扶贫力量,在决战脱贫攻坚中作出了积极贡献,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重视和支持市扶贫“两会”的工作,充分发挥老同志的作用,使其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发挥出更为强大的正能量”,以市委马波书记到市扶贫“两会”调研时强调,“市扶贫“两会”要坚持党建引领,完善制度机制,擦亮品牌、创新特色,拓展帮扶广度,凝聚帮扶力量,形成党委政府重视、部门全力支持、社会积极参与的格局”。以及市政府工作报告和市第八次党代会工作报告提出的:“要支持扶贫“两会”的工作。”作为指导全年工作的主线。在巩固拓展成果,衔接推进振兴中积极探索发挥作用,努力工作。
在市委、市政府关心、支持下,在各级部门协同配合下,市扶贫“两会”结合乐山发展新蓝图,注力于在新形势下干什么、怎么干?探索创新工作方法,搭建“栋梁工程”“万企兴万村”两大新平台,开展“栋梁工程”解困助学、“健康扶贫·光明行动”“乐善至美·扶贫济困”三大主体活动。实现“栋梁工程”解困助学帮扶学生4593人;“光明行动”资助困难患者1000人;“爱心帮扶”活动帮助困难群众11130人次;资助20个重点帮扶村补短补缺的产业帮扶项目;开展了“健康饮水·点亮乡村”项目;开展消费帮扶项目。
2021年年底,市委蒋刚副书记在乐山市扶贫“两会”工作情况汇报上批示:2021年市扶贫“两会”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以“栋梁工程”为载体,全面助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取得了突出成效,亮点可圈可点,值得充分肯定,希望继续巩固,常态抓实,按第八次党代会要求,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二、2021年主要活动
(一)开展以“栋梁工程”解困助学为代表的教育帮扶项目。1.加强领导,统筹推进。中共乐山市委办公室、乐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开展好“栋梁工程”解困助学公益活动的通知》,中共乐山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乐山市 2021 年“栋梁工程”解困助学公益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加强了组织领导,明确了分工责任,把“栋梁工程”公益项目纳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统筹部署、强力推进。2.集中捐赠活动,解决就学难题。市栋梁办、市扶贫“两会”认真履行牵头单位职责,发出倡议,全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爱心人士积极响应。通过整合社会资源,联合县级扶贫“两会”、各群团社团组织以及爱心企业共同开展44场捐赠会。共计资助困难家庭学生和困难教师5416人次,资助金额887.52万元。3.开展毕业摸底调查,跟踪就业情况。对全市2018年—2020年毕业的782名受助大学生进行了就业调查。就业率达到97.06%(待业23人,占调查人数的2.94%。其中22人备考公务员、准备考研,1人因身体残疾暂无法找到工作)。帮助759个家庭实现了脱贫增收。4.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深化帮扶措施。市栋梁办、市扶贫“两会”通过采取“经济资助与人才培养”相结合的扶困、扶志、扶智“三合一”帮扶模式,由志工部聘请了118名志愿者导师同237名学生逐一签订年度帮扶协议,强化思想引导与心灵沟通,帮助困难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5.资助改善学校条件的项目。市扶贫“两会”组织协调社会各界资助马边彝族自治县、峨边彝族自治县和美姑县等区县修建阅览室项目、幼儿园项目、桐华扶智行动项目、爱心包裹等教育帮扶项目20余个,资助资金1524万元。
(二)开展以“健康扶贫·光明行动”为代表的助医项目。1.以帮助困难白内障患者复明为重点,积极开展“健康扶贫·光明行动”公益活动。为帮助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和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生活困难的白内障患者早日摆脱黑暗,重见光明。2021年湖南爱眼公益基金会再次捐赠资金300万元,2021—2023年由市扶贫“两会”与乐山爱尔眼科医院共同开展“健康扶贫·光明行动”公益活动,今年资助全市1000例困难家庭白内障患者免费手术治疗。2.开展医疗卫生扶贫项目回访调查。(1)对全市3539例白内障患者术后的2822人进行了回访调查。术后恢复情况非常好的1175人,好的1082人,一般的565人。大多数的受助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良好,有自主创业的,有从事种养殖业的,对生产生活改变有明显帮助。起到了“治好一个白内障患者,减少一名残疾人,幸福一个家庭,增加一名创业就业者”的效果,帮助2822个家庭实现了脱贫增收。(2)开展疑难疾病公益救助项目回访调查。从2016年起先后引入全国小儿脑瘫康复专项基金、北京长峰医院、北京益明医院等在我市开展疑难病症项目公益救助活动,在对全免费救助和优惠援助的23名患者进行了调查(其中:癫痫病17人,白癜风6人)。根据调查结果,多数的救助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好,病情得到了明显好转,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三)开展补短补缺的产业帮扶项目。1.联系帮扶村的项目。
在全市104个重点帮扶村中选择20个村作为市、县扶贫“两会”联系帮扶村,市扶贫“两会”按照具备区县党政重视,有乡村发展规划;有乡村急需建设的项目,乡村积极主动,群众热情高;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补短补缺项目的条件,选择联系帮扶村。同时注意与“万企兴万村”对接,选择有助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产业帮扶项目、有助于农民增收的帮扶项目、有助于利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帮扶项目的9个村作为联系帮扶村,11个县(市、区)扶贫“两会”各自选择1 个联系帮扶村。打造成为全市巩固成果衔接振兴社会帮扶的示范村。截至目前,已实施帮扶项目10个,资助资金317.32万元。2.定向开展产业帮扶项目。市扶贫“两会”把发展产业作为乡村振兴发展,促进困难群众稳定增收的最根本的帮扶举措。今年还募集了大量社会帮扶资金定向用于产业帮扶项目。截至目前,募集社会帮扶资金1763.22万元,帮扶了马边彝族自治县民主镇小谷溪村,荣丁镇厚池村接续乡村振兴产业帮扶项目、金口河区金河镇曙光村、永胜乡五池村、桅杆村饮水设施建设项目、沐川县杨村乡碑坪村林区资源道路建设项目、峨边彝族自治县新场乡庞沟村集体经济发展旅游建设项目等113个产业帮扶项目。
(四)开展“健康饮水·点亮乡村”项目。全年捐赠捐助安装了净水器1649台,惠及382个基层单位饮用水安全。捐赠捐助安装了盛元3号高杆光伏路灯1971盏,照亮乡村组道路79公里以上,解决了村民出行安全照明问题,改善了乡村人居环境,提升了乡村村民获得感、幸福感。
(五)开展“结对认亲·爱心帮扶”活动。“结对认亲·爱心帮扶”活动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当前生活中的燃眉之急,在住房保障、饮用水、用电、因病因灾生活困难等方面对标补短,开展帮扶、送温暖活动,共募集社会资金419.27万元,开展扶弱济困活动,帮扶困难群众11130人次。
三、主动对接,融入“万企兴万村”行动
扶贫“两会”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巩固拓展成果,衔接推进振兴的实际行动。主动融入“万企兴万村”行动。搭建好“万企兴万村”行动服务平台。认真落实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印发的《关于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的实施意见》提出:“进一步规范社会帮扶捐赠资金(物资)管理和使用,涉及捐赠资金(物资)的,要指导企业将捐赠资金(物资)统一存入市、县扶贫“两会”指定账户,严格按照社会捐赠资金(物资)管理办法和规定管理使用”。充分发挥社会帮扶的优势,加强管理,确保社会捐赠资金(物资)合法、安全、有效。
四、加强党建引领,提高政治站位,把握工作方向
重点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论中国共产党历史》等重要著作,并督促全体人员利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做好党史学习教育。一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参观中国核聚变博物馆,进一步激励了全体党员的理想信念,增强了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二是开展“讴歌百年辉煌、奋进崭新征程”演讲比赛。通过活动,抒发了每位同志对党的无限热爱之情,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接续乡村振兴中做出党员的积极贡献;三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宣教活动。组织党员职工观看了电影《黄大年》,参观了“5·12”汶川地震旧址;集中观看了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的讲话。四是开展春节“送温暖·献爱心”活动。慰问市中区海棠街道茶坊社区的杨茂容等10名困难老党员和海棠街道校场坝社区的杜建强等11名困难党员,共计1.197万元;五是开展庆“七一”活动。慰问海棠街道校场坝社区的为该社区的王信全等10名困难党员每人发放了500元的慰问金。共计0.5万元。我会党支部党员发展对象1名,入党积极分子2名,党支部荣获“先进基层党组织”,周芳同志荣获“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
五、全面宣传、引领示范
(一)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召开2020年年终工作表彰会、社会扶贫工作总结表彰会、通过树立典型、引领示范,发扬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积极投身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乡村振兴的精神,突出帮扶重点。在年度工作表彰会表彰了社会扶贫工作先进奖4个、创新奖2个、工作奖5个,社会扶贫先进个人6名;在社会扶贫工作总结会上表彰了230家先进单位;我会推荐的42家单位被四川省扶贫基金会授予“社会扶贫突出贡献奖”、140家单位被授予“社会扶贫奉献奖”,四川省扶贫基金会乐山市分会被评为“社会扶贫突出贡献奖”。我市的扶贫开发协会等12个单位被授予“四川省社会扶贫先进集体”;王禄春、罗显成、李国志3人被授予“四川省社会扶贫先进个人”;四川发展天瑞矿业有限公司、马边福马磷化有限公司2个单位被授予“四川省社会捐赠爱心单位”、陈雪峰被授予“四川省社会捐赠爱心人士”。我会在“百年华诞献礼 喜看家乡巨变”短视频大赛中荣获“组织奖”1个,“优秀奖”4个,“提名奖”6个。
召开2021年乐山市“栋梁工程”解困助学公益活动总结暨表扬大会,2021年乐山市“栋梁工程”解困助学公益活动中表现突出的爱心单位、企业、个人和优秀志愿者进行通报表扬。43家单位被授予2021年乐山市“栋梁工程”解困助学公益活动“贡献奖”,194家单位和18名同志被授予2021年乐山市“栋梁工程”解困助学公益活动“奉献奖”,14名同志被授予为2021年乐山市“栋梁工程”解困助学公益活动“优秀志愿者”。
(二)全面宣传,示范引领。市扶贫“两会”与省市级媒体密切合作,媒体报道21篇次;开办“乐山市社会扶贫网”门户网站和“乐山市社会扶贫”微信公众号,共计报道83篇次;编辑出版《乐山社会扶贫》杂志和《市扶贫“两会”工作手册》;制作1个专题视频、3个工作总结ppt;营造聚力帮扶目标,全民关注、全民参与的帮扶“新格局”。
六、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建立扶贫志愿者网络
建立志愿者扶贫网络,开展志愿扶贫行动计划,让更多的扶贫志愿者参与各项社会扶贫项目和活动。进一步组建了常态化、专业化志愿者队伍,登记志愿者达到156人,增强了扶贫志愿服务能力。坚持开展年度优秀志愿者评选表彰,召开年度志愿者座谈会,总结交流扶贫志愿服务的成绩经验和心得体会,研究探讨下一步志愿服务重点工作。召开年度专家咨询组志愿者座谈会,发挥老同志的优势和专长,为扶贫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建议和意见。坚持开展“志愿者实践基地”志愿者导师与学生开展“一对一”、面对面交流活动。
七、2022年工作打算
2022年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市第八次党代会精神关键的一年,是实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一年,是市县乡换届后的第一年。根据扶贫“两会”的章程和宗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扶贫“两会”工作,加大社会帮扶的力度,完成区县扶贫开发协会换届。
总的要求:统一思想认识,提高政治站位。坚持巩固拓展成果,衔接推进振兴的目标,以募集资金为基础,以助学、助医和助困等本土常态化社会帮扶项目为抓手,以公信力建设为市扶贫“两会”的生命线。
主要工作:履行好“栋梁工程”牵头单位责任,主动参与
“万企兴万村”行动。“栋梁工程”解困助学帮扶学生3000人
以上;“光明行动”资助困难患者1000人以上;“爱心帮扶”
活动帮助困难群众6000人以上;资助20个联系帮扶村补短补
缺的产业帮扶项目;开展“健康饮水·点亮乡村”项目;开展
消费帮扶项目。
主要举措:通过“扩大帮扶队伍+提升自身能力”双向发力;“线上+线下”募集资金;“市级+县级”上下联动;“会内+会外”内拓外联等方式,形成帮扶合力,助力乡村振兴。
市扶贫“两会”将按照党委、政府的部署,结合社会团体的实际,发挥密切联系群众和拾遗补缺的优势,在社会帮扶方面适应新情况,力争新作为。
四川省扶贫基金会乐山市分会
乐 山 市 扶 贫 开 发 协 会
2021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