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四川省扶贫基金会乐山市分会在四川省扶贫基金会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乐山市委、市政府关于“扶贫济困、改善民生、建设美好乐山”的部署,在市级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和爱心企业的大力支持下,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转变工作方式,促进持续发展。“栋梁工程·扶贫助学”、“乐善至美·扶贫济困”和“结对认亲·爱心帮扶”等公益活动不断深入的开展。在今年的社会扶贫工作中,全年收到捐赠资金和扶贫投入资金(物)14,315.15万元(其中我会直接募集资金8,316.1万元,开展“健康扶贫·光明启程”等5个健康卫生扶贫项目募集资金共419.05万元,收到定向扶贫投入资金4000万元)。市级部门募集资金38万元;各县区募集资金1542万元。
按照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的安排,作为“扶贫日”捐款指定接受单位,承担了捐款捐物及按规定拨付等工作,积极配合“扶贫日”系列活动的成功开展,发挥了社会扶贫的主体作用和服务主渠道作用,我会直接资助的43个农村扶贫项目,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有力推动我市社会扶贫工作。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社会扶贫工作情况。
(一)积极开展“栋梁工程·扶贫助学”公益活动,努力推动教育事业发展。为帮助家庭贫困大学生“圆梦大学”,广泛动员社会各界爱心力量参与“栋梁工程·扶贫助学”公益活动。年初,市扶贫“两会”制定了乐山市2017年“栋梁工程·扶贫助学”公益活动方案,由市栋梁工程扶贫助学管理办公室牵头,市残疾人联合会、市扶贫“两会”共同发起2017“栋梁工程·扶贫助学”公益活动。全年募集栋梁工程助学金1113.5万元,我会(办)募集栋梁工程助学金占全市总额的48 %。(其中:我会全年直接募集栋梁工程助学金538.5万元,资助家庭贫困的大学生406人(次),资助家庭贫困的中小学生4650名,以及资助学校改建项目。各县(市、区)扶贫、教育部门,在“栋梁工程·扶贫助学”中,募集栋梁工程助学金575万元,资助家庭贫困的大学生2498人(次)帮助家庭贫困的大学生“圆梦大学”和资助家庭贫困的中、小学生完成学业。
为做好“栋梁工程·扶贫助学”公益活动,市扶贫“两会”对家庭贫困学生资助标准、资助重点、帮扶原则和程序等在新闻媒体上进行了宣传和报道。“栋梁工程·扶贫助学”坚持把经济资助与人才培养相结合,积极探索激励帮扶助学模式,今年,在帮扶的家庭贫困大学生中挑选出56名“栋梁之星”,将经济资助与人才培养相结合,由栋梁工程志愿者导师进行“一对一”的长期辅导,以及爱心企业为受助的学生提供相关岗位进行实习、关心就业创业的栋梁工程全程帮助,逐步实现贫困大学生由“受助”到“自助”再到“助人”的良性发展。
(二)深入开展“乐善至美·扶贫济困”,助推脱贫攻坚纵深发展。按照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关于开展好“扶贫日”活动的安排,市扶贫”两会“联合市红十字会共同发出“扶贫手拉手 大爱心连心”2017年‘扶贫日’捐赠活动倡议,号召全市各市级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社会各界和爱心人士共同携手,以实际行动践行乐山市精神,踊跃参与以“扶贫日”为主线的“乐善至美·扶贫济困”爱心捐赠活动。在今年的“扶贫日”活动中,全市募集资金2177.4万元,(其中我会直接募集资金1551.7万元)。作为“扶贫日”捐款指定接受单位,市扶贫“两会”全体工作人员做到爱心帮扶、精准识别和严格管理相结合,做到上门服务、快捷服务、无差错服务。既方便了爱心单位和群众,又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严格依法、依规管理,实现了“扶贫日”活动捐赠无差错。
市扶贫“两会”积极动员爱心企业共同开展“乐善至美·扶贫济困”活动。今年,在峨边彝族自治县召开的“乐善至美·扶贫济困”专题座谈上,市扶贫“两会”会同本会副会长单位等多家爱心企业与峨边彝族自治县重点帮扶村对口开展农产品销售对接会,帮助销售重点帮扶村农产品,助农增收,以产业帮扶,带动当地贫困群众通过种养殖业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之路。
通过“乐善至美·扶贫济困”活动为沐川、峨边、马边、金口和、峨眉山、五通桥等贫困地区43个项目在产业扶贫、交通扶贫、农业基础设施及为贫困户改造危房、种养殖业扶贫项目等援助和帮扶资金735.1万元,为贫困村“摘帽”,贫困户脱贫致富作出了贡献。
今年,市扶贫“两会”牵线搭桥引进外援,对峨边彝族自治县勒乌乡山峰村卫生院(室)进行了援助,项目建成后,极大的改善和方便山峰村的彝族村民、村幼儿园儿童以及临近的2000多彝族村民看病就医。
(三)深入开展“结对认亲·爱心帮扶”活动,真心实意为民解忧。“结对认亲·爱心帮扶”是一项联心工程,不仅帮助贫困群众解决当前生活中的燃眉之急,还针对帮扶对象发展脱贫项目的需求,在资金、技术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帮助其尽快脱贫增收。同时,针对帮扶对象的特殊需求,市扶贫“两会”还将疾病救助、就业帮扶、饮水安全等方面给予帮扶,使其同步奔小康。
在今年的“结对认亲·爱心帮扶”活动中,一是市扶贫“两会”会同乐山市委老干部局、市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开展以“畅谈新变化、展望新未来”为主题的“结对认亲·爱心帮扶”公益活动。全市广大老干部、老同志积极踊跃捐款捐物献爱心。活动收到爱心捐款3万余元和价值近8000余元的爱心物资将陆续送到最需要的贫困群众手中,为贫困群众解决生活中的燃眉之急;二是在峨边彝族自治县召开了“结对认亲·爱心帮扶”座谈会,引导爱心企业为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献计出力。通过我会牵线,乐山市瑞鸽工业园、乐山市好靓服装有限公司将阿坝州理县、马边彝族自治县的5户少数民族(包括藏族、彝族)“建档立卡”贫困户作为重点帮扶对象,免费为他们开办服装设计培训班,免费提供缝纫设备,竭尽所能的帮助他们脱贫;三是开展“全民健康饮水工程”公益活动,向沐川县等8个县(区、市)贫困地区捐赠了价值243万元的饮水机488台,惠及121所学校226个贫困村,76个镇乡、街道便民服务中心,42所敬老院和23所卫生院等;四是开展“健康扶贫·光明启程”公益活动,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白内障患者免费手术271 人,救助金额42万元;五是开展“爱与童行”小儿脑瘫公益扶贫救助活动和“智·爱行动”抗癫公益扶贫救助活动,已为贫困家庭的小儿脑瘫免费手术 8 人,贫困家庭的癫痫病患者免费手术 30 人,两项公益活动救助金额 达100余万元;六是与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分公司合作开展的保险扶贫项目,使马边彝族自治县的8010户贫困户受益;七是开展“两学一做”活动,市扶贫开发协会党支部、犍为县公平乡政府共同在犍为县埝上村与该村党支部共同参加庆“七一”座谈会,我会向埝上村的10名贫困党员和贫困家庭每名(户)发放了500元的慰问金。我会副会长单位“产业扶贫实践基地”的峨眉山万里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埝上村投资100万元,建立犍为县埝上村万里丰茶叶种植合作社,吸收本村2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进入合作社,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后不再返贫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通过“结对认亲·爱心帮扶”公益活动,资助资金105.1万元,共帮助9253户贫困户在生产、生活中提供了帮助,让受益的广大贫困群众感受到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爱。
(四)开展“扶贫一日行”活动,“走基层、送温暖”将爱心带到贫困山区。按照2017年社会扶贫工作计划,市扶贫“两会”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开展“扶贫一日行”公益活动。一是联合乐山市工商业联合会、乐山市教育基金会与爱心企业在开展的教育扶贫爱心捐赠活动。将乐山市瑞鸽工业园、乐山市好靓服装有限公司捐赠的价值近80万元的2000件爱心服装送到峨边彝族自治县家庭贫困的学生手中;二是联合爱心企业在峨边彝族自治县毛坪凡山小学开展爱心捐赠活动,将栋梁工程助学金和爱心书包共1.7万元送到该校87名彝、汉学生的手中;三是在峨边彝族自治县新林镇黄泥村小学开展爱心“千里送温暖,情暖彝区见真情”捐赠活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牵手慈善公益协会向新林镇黄泥村小学的102名彝族学生捐赠每人一套春秋校服、一套夏校服和一双运动鞋。同时,将干净、整洁的539件旧衣服赠送给当地需要的贫困村民。
二、凝聚全社会力量 ,促进社会扶贫可持续发展。
(一)探索创新社会扶贫募资方式,建立具有造血功能的扶贫基金。针对社会扶贫发展需要,市扶贫“两会”把握“10.17”扶贫日这一契机,围绕“坚持精准帮扶,合力脱贫攻坚”这一主题,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探索专项基金募捐模式,建立乐山市扶贫基金分会扶贫专项不动本公共基金“乐山市社会扶贫爱心基金”和扶贫专项不动本独立基金“巨星产业扶贫爱心基金”。在以“励志奋进·脱贫奔康”为主题的乐山市2017年“扶贫日”公益活动会上,建立的“乐山市社会扶贫爱心基金”和“巨星产业扶贫爱心基金”共有四川峨胜水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德胜集团、乐山国有资产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四川省乐山市福华农科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巨星企业集团有限公司等18家爱心企业捐赠或出资1.25亿元,为我市社会扶贫注入了源头活水,为助力脱贫攻坚纵深发展,提高社会扶贫帮扶力度和持久帮扶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活动会上,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为积极参与社会扶贫,自愿捐赠或出资支持设立“扶贫专项基金”的四川峨胜水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18家爱心企业和爱心企业家颁发了助力脱贫攻坚特别爱心企业证书。
“10.17”扶贫日期间,市扶贫“两会”推出了“四川省扶贫基金会乐山市分会”二维码网络募捐模式,将专项募集资金和网络募集资金相结合。形成“人人关心扶贫、人人支持扶贫、人人参与扶贫”的社会扶贫氛围。
(二)健全扶贫网络体系,合力推动社会扶贫参与力量。
今年我市11个县(区、市)陆续建立扶贫“两会”,实现扶贫网络全覆盖。金口河区扶贫“两会”在募集资金、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卫生扶贫等方面取得良好成效;开展的“公
益万里行”健康饮水公益活动,为全区城乡社区捐赠并免费安装40台净水器,得到了受赠群众的好评。犍为县扶贫“两会”在“全民健康饮水工程”项目活动中,创新推出“脱掉包装,走进千家万户”的饮水机捐助方式,项目惠及犍为县30个乡镇318个村1300多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还开展了“10.17”国家扶贫日社会捐赠系列活动和“中国社会扶贫网”贫困户注册培训会。沐川县、五通桥区、马边彝族自治县、峨边彝族自治县扶贫“两会”在募集资金,健全完善制度,建立志愿者队伍,为贫困户送温暖,开展产业扶贫项目等方面开展活动。夹江县、峨眉山市、市中区、井研县等县(市、区)在“10.17”国家扶贫日前后都开展了社会扶贫活动。
建立区县扶贫“两会”,有利于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是实现社会帮扶资源和精准扶贫对象的有效对接,区县扶贫“两会”的建立,为募集社会资金,盘活社会资源,促进地方社会扶贫起到了有益推动的作用。
(三)、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社会各界、爱心企业的社会扶贫参与度。为加强我会自身建设,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扶贫。上半年,经四川省扶贫基金会批复,新增四川恒邦集团、乐山市瑞鸽皮革工业有限公司、四川乐山三八商场连锁有限公司、四川峨胜水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峨眉山市万里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5家爱心企业为四川省扶贫基金会乐山市分会副会长单位,目前,我副会长单位共有15家,极大的增强了市扶贫“两会”的自身力量。市扶贫“两会”还积极引导、鼓励学生、专业人才、退休人员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依法参与市扶贫“两会”志愿者队伍,共同参与社会扶贫工作,成为社会扶贫的参与者、建设者和推动者。通过有效统筹社会帮扶资源,构建“人人皆愿为、人人皆可为、人人皆能为”的社会帮扶体系。
三、社会扶贫体会
(一)党政重视、有力地推动了我市社会扶贫工作的深入发展。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全年开展“扶贫日”活动,四大班子齐心协力谋篇布局。为确保2017年“扶贫日”公益活动顺利开展,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上半年发出了《2017年“扶贫日”公益活动方案》,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领导2次参加社会扶贫重要活动,市委副书记田文3次召开专题会议检查部署“扶贫日”公益活动情况,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5次转发和参加了市扶贫“两会”开展本土常态化、专项扶贫活动的安排,市委副书记田文专题听取社会扶贫汇报,对加强社会扶贫工作提出了要求。我会开展大型的社会扶贫公益活动,四大班子领导都亲临活动现场指导工作,有力地推动了我市社会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主动作为,积极创新社会扶贫募资模式。针对社会扶贫发展需要,市扶贫“两会”把握“10.17”扶贫日这一契机,围绕“坚持精准帮扶,合力脱贫攻坚”这一主题,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积极创新募资模式,适时建立“乐山市社会扶贫爱心基金”和“巨星产业扶贫爱心基金”。市扶贫“两会”深入基层,深入企业,一个部门一个部门宣传,一个企业一个企业上门宣传落实,通过宣传发动,点燃了乐山社会各界爱心企业参与社会扶贫的热情,让共同扶贫理念深入人心,得到了市内众多爱心企业和爱心企业家的积极响应,自愿捐赠或出资支持设立“扶贫专项基金”。确保了“乐山市社会扶贫爱心基金”和“巨星产业扶贫爱心基金”顺利建立。
(三)注重宣传,提升社会扶贫公信力和影响力。市扶贫“两会”充分发挥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作用。一是采取多种形式宣传社会扶贫工作的重大意义,扩大社会扶贫的社会影响力和社会认可度;二是围绕“坚持精准帮扶·合力脱贫攻坚”的主题,深入宣传发动,使更多的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参与社会扶贫;三是发挥《乐山社会扶贫网》、“乐山社会扶贫”微信公众号的作用,激励全社会关注扶贫,营造扶贫济困的浓厚社会氛围。
我会开展社会扶贫的各项公益活动,市、县新闻媒体都开展了跟踪报道,对扶贫成效明显、贡献特别突出的企业、单位和个人做了大量宣传,让积极参与社会扶贫的各类主体政治上有荣誉、事业上有发展、社会上受尊重。
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和报道,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收到了明显效果,极大提升了社会扶贫公信力和影响力。
四、2018年工作主要打算。
2018年我市社会扶贫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坚持科学发展。市扶贫“两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开展社会扶贫工作,并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民生工程”的部署和省扶贫基金会的工作安排,切实抓好“三大”扶贫工程,即“教育扶贫、卫生扶贫、产业扶贫”。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扶贫的新思想、新方法。继续充实和壮大“乐山市社会扶贫爱心基金”,探索开展“众筹扶贫”网络募资模式,将帮扶对象与《中国社会扶贫网》有效对接,逐渐实现社会扶贫募集资金小额化、常态化。在县区扶贫“两会”完善的基础上,社会扶贫机构逐步向乡、村延伸,建立社会扶贫基层网络的帮扶体系。市扶贫开发协会开展换届工作,补充部分团体会员和个人会员,调整充实协会领导班子,有利于市、县区扶贫开发协会上下联动,共同推进社会扶贫工作,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做好社会扶贫志愿者队伍建设,把市县“第一书记”作为社会扶贫志愿者的骨干队伍,发挥“第一书记”参与社会扶贫,搭建社会扶贫信息平台。为推动扶贫开发,助力脱贫攻坚和扶贫济困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