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2018年,四川省扶贫基金会乐山市分会志愿者工作部在与共青团乐山师范学院委员会建立社会扶贫志愿者实践基地的基础上,深化志愿者活动,与乐山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建立了乐山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志愿者实践基地。两年来,四川省扶贫基金会乐山市分会志愿者工作部精心搭建老同志助力脱贫攻坚的平台,携手6名地厅级老干部、100多名县处级干部,以及其他专技人才等1000多名离退休干部深入扶贫一线,持续开展“我为脱贫攻坚出份力”活动,突出老干部志愿者政治引领和组织优势,通过党建扶贫、产业扶贫、智力扶贫、社会扶贫,为脱贫攻坚工作献计出力,为乐山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出了力量。
团队介绍
四川省扶贫基金会乐山市分会老干部志愿者团队拥有6名地厅级老干部、100多名县处级干部,以及其他专技人才等1000多名离退休干部,团队始终坚持以“爱心奉献社会,真情温暖人心”志愿理念开展志愿活动,在教育扶贫、产业扶贫、社会扶贫等系列精准扶贫工作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了老干部们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威望优势,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为乐山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贡献出了力量。
2019年,老干部志愿者团队中的李盛根、张海波、傅宪鏸、范金绶、罗国荣、李永畅6名老干部志愿者荣获“四川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荣誉称号,35名老干部获“全市优秀老干部志愿服务者”荣誉称号。
发起缘由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将脱贫攻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并提出了精准扶贫和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扶贫重在精准、贵在精准,乐山地处小凉山和乌蒙山区,贫困程度深、脱贫任务重,既要用产业发展增加群众收入,又要扶贫扶智,斩断贫困的代际传递,还要扶贫扶志,增强贫困群众的自生动力,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乐山要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啃下这块“硬骨头”,就需要集众人之智,合众人之力,形成万人操弓之势。
乐山市离退休老干部在乐山工作多年,不但拥有丰富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威望优势,而且熟悉乐山地理、人文、风俗、文化等基本情况,配合着多年的基层群众工作经验和对乐山的深厚感情,他们的加入,对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有着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也对充分发挥、传播四川省扶贫基金会乐山市分会志愿者工作部始终坚持以“爱心奉献社会,真情温暖人心”的理念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贫困问题
(一)贫困程度深。乐山市是四川省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既有与大凉山贫困程度相近的小凉山彝区,也有集中连片贫困的乌蒙山区,以及“插花”贫困的丘陵地区。2013年底,全市有贫困县4个、省定贫困村259个,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8万户21.2万人,贫困成因多、贫困程度深。
(二)产业结构单一。传统农业依旧占有很大比重,尤其是在在贫困地区几乎占主导地位。部分贫困地区以矿产类资源型发展为主,急需转型发展。
(三)思想观念落后。乐山有汉、彝、回、苗等41个民族,是全国重要的彝族聚居地。由于多数彝族同胞以前居住在大山中,经济基础薄弱、子女多、对教育不重视、思想观念落后、好酒不思进取等思想严重制约发展。实施精准扶贫以来,彝族群众住进了新房子、腰里有了票子,但因为社会制度“一步跨千年”,思想改变仍任重道远。
志愿服务内容
(一)搭好帮扶平台,聚合老干部智力
社会扶贫关键在于集众人之智,合众人之力。在前期吸纳驻村“第一书记”、企业家、教师、记者等志愿者基础上,积极对接乐山市委老干部局,动员长期在乐山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参加活动的1000多名离退休干部参与到脱贫攻坚这场没有硝烟的攻坚战中,继续发挥老党员的政治担当和引领带动作用。
“在社会扶贫中,钱并不是最重要的,各种各样的人才才是我们所紧缺的,没有人才的支撑,我们的产业发展就少了保障。”四川省扶贫基金会乐山市分会负责人曾在经信部门任职多年,深知人才力量对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性,2018年,四川省扶贫基金会乐山市分会负责人动员乐山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书记、副主任张海波,乐山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李盛根,乐山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傅宪鏸、李永畅、罗国荣,乐山市人民政府原副市长范金绶等地厅级退休老领导积极参与四川省扶贫基金会乐山市分会志愿者工作部的工作,成为乐山首批深度参与全市社会扶贫工作的离退休老干部志愿者。
(二)坚持需求导向,众人拾柴火焰高
以帮扶贫困学子,培育明日栋梁为主题的“栋梁工程·扶贫助学”,以产业扶贫帮扶群众富腰包的“乐善至美·扶贫济困”,以及以“治好一个白内障患者,减少一名残疾人”为主题的健康扶贫·光明行动”是四川省扶贫基金会乐山市分会开展的主要扶贫项目,在每个项目的具体实施中,都穿梭着这些老干部志愿者们忙碌的身影。
以扶贫需求为导向,老干部志愿者们积极参与公益扶贫项目。为进一步加强“栋梁工程·扶贫助学”成果,坚持扶贫扶智扶志“三合一”帮扶,老干部志愿者们不但亲自捐钱捐物帮扶贫困学子,还经常深入到小凉山彝区实地了解帮扶学生情况,经层层推荐审核,张海波、李盛根、傅宪鏸、李永畅、罗国荣、范金绶、梅朝富等老干部志愿者确定了10名家庭困难、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为他们的首批帮扶对象。
老干部志愿者雷述元依托自身的公安经历,多次前往监狱、戒毒所、拘留所、看守所教育感化失足青少年37人,先后获评“全省关心下一代工作优秀公民和先进个人”“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全市优秀老干部志愿服务者”......73岁的老干部志愿者李发清通过深入基层调研青少年的现状,形成多篇关于未成年人的高质量调研报告,为优秀贫困学生募集资金40000余元,衣物4000多件......
与此同时,老干部志愿者们还主动申请加入志愿者导师队伍,长期“一对一”或“一对几”指导156名“栋梁学子”,从思想、就业、创业上对156名品学兼优的“栋梁学子”进行了一对一帮扶,在“栋梁学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上给予指点和帮助。
按照要求,“栋梁学子”每年要与帮扶单位签订《年度帮扶协议》,按《年度帮扶协议》开展交流,互通信息,四川省扶贫基金会乐山市分会定期了解“栋梁学子”和志愿者导师的互动情况,有力支持了“栋梁工程创新发展计划”。
以“‘一对一’资助、培育、成才、就业、创业”为主要内容的大循环人才培养,实现“栋梁工程”帮扶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型升级。老干部志愿者李永畅帮扶的魏姑落正在四川农业大学读大一,在李永畅的指导下,魏姑落积极参与学校社团活动,参与勤工俭学,从一个羞涩的马边彝族自治县山里的小女孩,成长为了开朗大方的大姑娘,成了全家人的骄傲。老干部志愿者罗国荣帮扶的尼术衣胡和阿扯月西都是马边彝族自治县的贫困学子,分别在四川警察学院和西南石油大学读大三,尼术衣胡已经开始在派出所实习,阿扯月西也成了学校社团的积极参与者,学习成绩优秀的她还计划考研,进一步提升自己......
在“乐善至美·扶贫济困”帮扶中,老干部志愿者们的专业技术知识更是让产业扶贫如虎添翼。
老干部志愿者梅朝富在担任市农业局长时,和农业打交道多年,农技知识和与农户打交道的经验都非常丰富,对于四川省扶贫基金会乐山市分会现已实施的17个产业扶贫项目,他带领其他农技老专家志愿者几乎每个项目都参与其中,从项目可行性论证、实地调研、村民参与意愿收集,以及后期的管理、维护、技术支持,都可以看到他的身影,有力地保证了扶贫产业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健康发展。
峨眉山市老干部志愿者们帮助贫困村建立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带动100多户群众增收致富;夹江县老干部志愿者们自发募集1.2万余元善款捐给贫困村发展村集体经济,并从技术上给予大力指导;市中区老干部志愿者们携手企业为38户贫困户送去鸡苗。五通桥区老干部志愿者们指导贫困户发展养鸡、养猪等产业......
(三)实施“智志双扶”,做响志愿者导师品牌
从一个小山村里,靠着你们的支持来到大城市,我许愿要靠自己的力量更加茁壮成长。大学期间,我在各方面都踊跃去尝试和探索。我去世界五百强实习,去银行当实习生,到外企——荷兰皇家航空公司去学习,在周末假期,去当家教,去做服务员,也去卖过东西。在学习探索新奇世界的时候,也能挣生活费,为家里减轻负担。如今,我已成长为一名独立的女孩,我能靠自己的能力养活自己,贴补家用。所以,我放弃继续申请资助,希望把这份温暖给予更需要它的弟弟妹妹。
在老干部志愿者的帮助、引领下,2019年,就读于西华大学的杨冬梅主动向四川省扶贫基金会乐山市分会提出了“自愿放弃资助”的申请。
不止于此,杨镇、陶诗琪、杨雁翎等11名近3年来接受“栋梁工程”资助的在校大学生因为经济状况有所改善,也纷纷向市扶贫“两会”主动申请不再接受帮扶……
这一切均要感谢志愿者导师计划。
2018年,拥有1000多名老干部活动中心志愿者实践基地的建立,在扶智扶志上增添了不少新生力量,不但实现了对大学的“栋梁学子”“一对一”指导帮扶,而且还辐射到了初中、高中,为长期、有效的帮扶奠定了基础。
为全面了解贫困家庭学生在校学习、思想、生活等方面的情况,老干部志愿者导师们先后深入马边彝族自治县、峨边彝族自治县、金口河区、沐川县等贫困学生家庭、学校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建立微信、qq联络群,时刻关注贫困学子学习、生活、成长情况;利用自身资源联系爱心企业资助贫困学子开展夏令营之类的活动。2019年,在常规资助的基础上,老干部志愿者们还努力争取到了乐山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乐山市机关工委等单位的支持,组织马边彝族自治县、峨边彝族自治县等边远山区的贫困学子走出大山,参观了竹园烈士纪念园、乐山大佛等地方,增长了学生们的见识。
(四)退而不休献力,扬己之长共战贫困
脱贫攻坚,念兹在兹,唯此为大。四川省扶贫基金会乐山市分会充分发挥老干部志愿者“老党员”“老专家”在党性修养、经验技能、威望影响等方面优势,搭建党建扶贫、智力扶贫、社会扶贫等平台,全方位助推脱贫攻坚,努力为贫困村和贫困群众提供多样化的帮扶。
借力“老党员”,以党建扶贫建强战斗堡垒。发挥老干部志愿者理论水平高、党性修养强、党建经验多等政治优势,采取多种形式与贫困村党支部开展结对联建,增强贫困村党支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战斗力。老干部志愿者深入贫困地区,帮扶贫困村党支部完善党建制度、讲党课作报告、走访慰问困难党员,与第一书记“结对子”并担任辅导员,帮助抓好村级组织班子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理清发展思路,协调对接项目,落实帮扶措施,建强基层战斗堡垒。
借力“老专家”,以智力扶贫助推产业发展。老干部志愿者发挥退休专家在技术、经验等方面的智力优势,采取团队与个人、定点与巡回、短期与长期、现场与远程等方式,通过农民夜校、巡回讲座、上门指导、电话咨询等形式,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提供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等,帮助因地制宜选择产业、对接市场、增产促销,以智力扶贫推动产业发展。
借力老干部志愿者,以社会扶贫培育良好风尚。注重发挥离退休老干部志愿者热心公益、威望较高、带动力强等特点,动员参加“栋梁工程·扶贫助学”“乐善至美·情暖彝家”“结对认亲·爱心帮扶”等公益活动,积极引进社会扶贫项目,并通过文艺演出、文体教育、文化宣传等形式,结对帮扶贫困群众、贫困学生、留守老人、留守儿童,推动贫困地区移风易俗,倡导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村风民风。
投入成本及效果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2018年以来,四川省扶贫基金会乐山市分会的老干部志愿者们深入马边、峨边、金口河、沐川等小凉山、乌蒙山区,志愿服务时常高达3240小时,覆盖6439人次,其中贫困人口占比50%,成为乐山市社会扶贫中的一股鲜活厚重而又灵动活跃的重要力量。由于老干部志愿者们自身奉献意识较强,经济基础也较好,有些时候他们还自发驾驶自己的私家车看望、慰问贫困学子和困难群众,四川省扶贫基金会乐山市分会除了为他们购买意外险和保障深入区县的交通费用外,几乎没有其他成本支出,达到了“费用支出少,事情办得好”的良好效果。
从近二年的实践来看,老干部志愿者活动取得了以下三大成效:
一是示范引领带动效应好。通过示范引领,在社会引发了强烈反响,带动了更多的人参与到脱贫攻坚战中来,聚沙成塔,形成了强强联合的攻坚力量,为我市小凉山、乌蒙山区重点贫困区县,乃至全乐山市的顺利脱贫出良谋、献实策、干实事、解难题,成为了乐山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中那一抹最亮的彩虹。
二是政治经济获双赢。老干部志愿者们在实践服务中心,各自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一方面指导联系村村党支部开展党支部结对联建工作340多人次,为脱贫攻坚建言献策264条,为建设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建强了基层堡垒,使之更加能够承担起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艰巨重任;一方面积极指导扶贫产业的发展,开展种养殖业技术培训140多场,指导发展果木、养羊、养牛、养猪等产业项目32个,帮助贫困户增收200多万元,提升了产业成功率,让老百姓增收有了保障。
三是志愿服务开辟了新途径。148名老干部主动积极通过参与栋梁工程,捐款捐物30余万元,走访慰问1500多户,帮扶2400余人次,既捐款捐物又一对一在扶智扶志上引导栋梁学子健康成长,从根源上斩断了贫困的代际传递。